武漢巖土所成立于1958年10月。根據當時中南地區工農業蓬勃發展的需要籌建,主要計劃從事船舶推進內燃水泵及深耕犁的研究,名稱為“中國科學院武漢力學研究所”。1959年發展為五個研究室、二個組、一個綜合加工廠,規劃主要從事空氣動力學研究。
1961年,中國科學院為了貫徹黨和國家提出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于同年年底決定將武漢力學研究所110人、武漢機械所44人、廣州力學研究所籌備人員39人,合并建立中南力學研究所,所址設在武漢。其學科方向放棄空氣動力學,轉為巖土力學為主,水動力學為輔。并于1962年1月1日正式啟用“中國科學院中南力學研究所”章。
1962年12月14日,根據所從事的研究內容,改名為“中國科學院武漢巖石力學研究所”。
1963年9月26日,根據研究對象的性質又改名為“中國科學院巖體土力學研究所”,并于1963年12月10日啟用新章。
1970年7月中國科學院巖體土力學研究所實行以地方為主的雙重領導,同年12月15日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湖北巖體土力學研究所”。
1978年6月20日,中國科學院湖北巖體土力學研究所改為雙重領導,以院為主。同年12月18日中國科學院決定將“中國科學院湖北巖體土力學研究所”改名為“中國科學院武漢巖體土力學研究所”。
1985年4月23日,由研究所申請、中國科學院批準,改為現名“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
1987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科學儀器廠編制取消,正式并入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成為所屬下級單位,有關情況另行介紹。
1998年,研究所定位為高技術應用基地型研究所。
2001年12月經過調整充實的巖土力學開放實驗室被批準成為中科院重點實驗室。
2002年3月,研究所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體系,同年12月,根據創新任務重新組建的環境巖土工程研究室被批準為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2007年1月,巖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國家科技部的立項批準。
武漢巖土所現有巖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巖土工程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地下工程災變與防護工程實驗室、環境巖土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污染泥土科學與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固體廢棄物安全處置與生態高值化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地下空間開發與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科研與技術支撐平臺。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牽頭建設單位,現設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工程力學二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土木水利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并設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
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武漢巖土所在計算巖石力學、深部地下工程、能源地下儲存與廢棄物處置、邊坡災害防治、特殊土力學與工程、海洋巖土力學和環境巖土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獨特優勢,是國內本學科領域綜合研究水平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并引領學科發展的主力軍。
武漢巖土所是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掛靠單位之一,也是其下設的地面巖石工程專業委員會、巖石動力學專業委員會,以及中國力學學會巖土力學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期刊編輯研究會武漢分會的掛靠單位。主辦了SCI收錄期刊《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與EI收錄期刊《巖土力學》,承辦了EI核心版收錄期刊《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等本領域有影響力的學術刊物。
現任所領導為:所長薛強、黨委書記兼副所長陸凱陽、副所長盛謙、副所長安駿勇、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吳青麗。